提及國學,可能現在很多的父母不了解國學,有的認為它太深奧,晦澀難懂;有的認為它落伍,與時代脫節;有的認為它對現實生活起不到絲毫的作用。
可是我們常常忽略了國學蘊藏在我們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,仁愛,善良,忠義,孝順,誠信,禮儀,禮貌,這些無不是國學帶給我們的熏陶和影響。
國學有多重要?看看我們國家的領導人以及各有志之士對國學的看法。
溫總理
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,歷經滄桑而完整地延續了下來。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、源遠流長;從孔夫子到孫中山,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它的許多珍貴質量,許多人性和民主性的好東西。
比如,強調仁愛,強調群體,強調和而不同,強調天下為公。吃苦耐勞、勤儉持家、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,世代相傳。所有這些,對家庭、國家和社會起到了巨大的維系與調節作用。
——溫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語
季羨林
中國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大國,也可以成為一個科技強國,但最根本的,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,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。
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正在將文化的種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,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,春華秋實,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將來必會凸現,為這項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,都會使安放我們靈魂的精神家園更加美好。
——季羨林(著名國學大師,北京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)
牟宗三
少兒讀經是中華文化的儲蓄銀行,中華文化最好的貨幣就是經典,在年幼時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,他們長大后一定會知道怎么用。
——牟宗三(國學大師)
楊振寧
我小時候就讀很多《唐詩宋詞》,媽媽當時要求一天背一首,后來大一點就背《孟子》,父親每天用一個小時來教我《孟子》,教了一個半暑假,把將近三萬八千字《孟子》從頭到尾都背了。我讀了《孟子》就知道中國人的思維方式,中國的哲學,對我這一生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響,遠比那時候我的父親教微積分,找一個家庭教師教我微積分要有用得多。
——楊振寧(博士后、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)
黃仁生
很多年輕人是從周杰倫的《東風破》才開始領略古典詩詞的意境美的,這是多么可悲的文化現實。讓孩子從小讀詩經,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將來個個都研究古代文學,而是為了培養他們的根基,埋下傳統文化的種子。
——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黃仁生教授
國學作為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的重要結晶,一方面不僅是我們每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,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。
國學內容博大精深,從小培養孩子進行國學教育,更能讓小孩子受到熏陶,成為一位真正德智體美優秀的孩子。